半岛·综合体育官网入口为运动员的寿命正名

  半岛体育新闻资讯     |      2024-07-17 09:18

  半岛·综合体育官网入口为运动员的寿命正名2021年8月8日,2021东京奥运会的最后一天,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的纪念日,更重要的是自2009年设立以来的第13个“全民健身日”。如果今年奥运会是中国竞技体育的“盛夏”,我们更期待的是更多的百姓不只是看体育比赛,而是参与到运动健身大军的“秋果”。

  虽然“运动是良药”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我也注意到民间常有运动员短寿的说法,而且还得到我们一些医学专家的认可:

  因为这个“运动员都不长寿”的说法,许多人拒绝参加运动,且很多体育界人士熟视无睹,我觉得有必要借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出来纠错。

  Sama等(1998)对2613名芬兰优秀男运动员的寿命和1712名一般芬兰男性的寿命做了对比研究,根据运动员项目,研究人员把运动员分为三个组,即力量型项目(包括拳击、摔跤和举重等)、集体项目(包括足球、篮球和冰球等)和耐力项目(包括马拉松、田径、耐力项目和越野滑雪等)半岛bandao体育,结果发现,所有这些运动员的平均寿命都比一般的芬兰男性要长!力量型运动员平均多活了1.6年,集体项目运动员平均多活了4年,耐力项目受益最大,平均多活了5.7年半岛bandao体育

  耐力项目运动员的特点是心肺功能强,为他们长寿奠定了生理学基础。以有氧能力的金标准(最大吸氧量)而言,一般男性每公斤体重每分钟为35毫升(女性为29毫升)就“及格”了。而全世界最大吸氧量的男子冠军是挪威的自行车运动员Oskar Svenden,他的最大吸氧量是97.5毫升;女子冠军是美国马拉松运动员Joan Benoit (1984奥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她的最大吸氧量是78.6毫升。

  Teramoto和Bungum(2010)在对14篇有关运动员寿命流行病研究的综述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Zwiers等(2012)分析了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以来,共15174名运动员的寿命并和当时人口的平均寿命做了对比,并同时对参加奥运会30年后运动员和同龄人的生存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

  Lemez和Baker(2015)对54篇有关优秀运动员寿命的研究做了系统分析后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优秀运动员要比一般人长寿,尤其是耐力和集体项目的运动员。

  Garatachea等(2014)在对10个,共含样本量42807运动员(女性为707人)的研究做了荟萃分析后得出结论:优秀运动员要比一般人活的更长,且他们的两个现代主要的致死危险因素即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都要比一般人低。

  看到这些完全截然不同的结论,即“运动员其实要比一般人活得长”,有人也许会说运动员之所以能活得长应该和他们的基因或其他先天优势有关,否则他们也不会成为运动员。

  Kontro等(2018)发表了一篇非常有意思的对900名芬兰前运动员和他们不是运动员兄弟对比的研究,结果发现,和他们的兄弟相比,前运动员退役后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更少抽烟,自我健康评分更高,而且多活了2-3年!作者强调是因为过去运动的经历给这些前运动员退役后的健康生活方式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虽然大白,但大家可能还会问(我也一样有疑惑)那这“运动折寿”的Myth(说法或“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我做了个简单的搜索并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但可以说1984年7月21日美国马拉松老将、《The Complete Book of Running》(长跑大全)的作者James E Fixx猝死于跑步之中的事件对当时风风火火的有氧运动的确是个打击。美国纽约心脏医生Henry A Solomon同年出版的《The Exercise Myth》(运动神话)一书更是火上浇油,让很多人开始质疑马拉松这一类大运动量的运动是否能促进健康和长寿。

  有氧运动之父Kenneth H. Cooper(库珀博士)面对挑战,赶紧出山亲自调查了Fixx的案例,得出Fixx的猝死主要是因为他当时面临失业和离婚双重压力且吃得非常不健康,因而已经患有了冠状血管堵塞的症状。

  1989年,著名运动流行病学家Steven N. Blair等利用库珀有氧中心跟踪研究的数据在JAMA上发文证明了有氧能力与各种原因死亡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有氧能力最高,死亡率越低,但到了一定的水平就没有更多的降低作用的结论。

  男性的最大吸氧量“及格”分是每公斤体重每分钟35毫升,45毫升是“奋斗目标”,45毫升以后对降低各种死亡风险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女性的最大吸氧量“及格”分是每公斤体重每分钟29毫升,37毫升是“奋斗目标”,37毫升以后对降低各种死亡风险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这是2019在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年会上我和研究生以及国内的访问学者和Blair博士的合影;2019年正好是他著名的1989 JAMA文章发表30周年。我还专门采访了他,并在母校上海体育学院英文刊物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Impact Factor 今年已经上升到7.18了!)发表了采访专文。

  Blair等(1989)的研究也第一次在全世界一流的医学杂志上揭示了有氧能力与死亡风险的曲线关系(Curvilinear Relationship,下图左)。

  但Eijsrogels等(2015,2018)对这个关系做出挑战并提出,极限运动会增加死亡风险,即经常从事极限运动人的风险虽然比从来不运动的人低,但要比从事中等强度运动的人高,运动训练的量与死亡风险应该是个反“J”型(J-Shape, 上图右)半岛bandao体育,但这个观点被最新的,发表在著名心脏杂志《Circulation》(循环)上的科学声明否定了(详见Franklin等,2020)。

  目前不但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运动折寿”的说法,相反,大量的研究证明,长年从事大运动量的运动员,尤其是耐力和集体项目的运动员,要比一般人多活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