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bandao体育清华附中校长:杨倩以前在我们那儿就是普通学生

  半岛体育新闻资讯     |      2024-07-12 01:52

  半岛bandao体育清华附中校长:杨倩以前在我们那儿就是普通学生‍‍12月22日, 。在主题演讲环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带来主题为《打通体教融合的难点和痛点》的分享。

  体教融合其实本来不应该提,因为体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在清华附中最主要是强调要给国家培养一批运动员,最好培养几个世界冠军。一些人认为世界冠军只有在运动队里产生,其实不是,你看一下杨倩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正常的学生。

  学校教育有三个重要工作:一是育人,二是培养一生的习惯和爱好。第三个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就是发现具有体育天赋的苗子,把他培养成优秀的运动员半岛bandao体育官方

  清华附中的体育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面向全体学生,第二个层次,发展孩子们对某项运动的兴趣,培养一项伴随终身的体育爱好,第三个层次,发掘好苗子,培养专业运动员。

  我们国家的足球为什么老是不行,人口比哪个国家都多,但是老是踢不过人家。为什么培养不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缺的是教育而不是体育,光天天训练是不行的。普通学校教育很强,但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一没有教练,二没有条件,三没有苗子。

  在演讲中,王殿军甚至调侃自己是“体校校长”,事实上,近年来清华附中在体教融合方面确实做出了不少成绩。

  据了解,清华附培养出了奥运会冠军杨倩、何姿、施廷懋,亚军周吕鑫及李翔宇、王宇等众多奥运会参赛选手以及世界中会冠军石雪薇;此外,为中国职业篮球联赛(CBA)输送了钟诚、冯甜、刘航初、花琳、郭凯、吴思旸、赵雪同、王少杰等十多名优秀运动员;为国家队国奥及国青队员培养出韩旭、刘禹彤、李珊、罗雨、马嘉莹、杨陆晨宏、赵雪同、宋永娜、偰李永伟 、张陈治锋等众多优秀运动员。

  在今年夏天东京奥运会上,清华附中校友拿了四块金牌。需要注意的是,以251.8环的成绩获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项目金牌、为中国摘得东京奥运会首金的杨倩就是清华附中体教融合教育的典型代表。

  王殿军提到,杨倩同学原来是清华附中2015级马班(马约翰体育特长班)的学生,第二学期(高一下学期)才从外地转过来,读了高一高二高三,严格按照清华大学的体育特长生招生,进行专业测试和成绩测试,比一般优秀运动员分数要高七八十分,学习非常好半岛bandao体育官方,心理素质也特别好。

  “她刚到班里的时候,搞什么活动都躲在后面,很不自信,也不爱说话,后来慢慢地融入班集体,在班里特别有人缘,特别自信,也可以大大方方地演讲。她是一边学习,一边训练,早上上完所有的课,吃完午饭再上两节课,再到大学训练,然后上晚自习,她的训练时间比专业运动员少得多。”

  在王殿军看来,一些人认为世界冠军只有在运动队里产生,其实不是,看一下杨倩的成长经历,其实就是一个正常的学生、普普通通的学生。

  “我研究了几个世界体育强国,他们的运动员都是从正规的学校,或者叫常规的学校毕业的,很少说是来自哪个体校或哪个职业俱乐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就是因为他们坚持体育和教育并重,认为运动员的培养不光有体育,还有教育。”王殿军提到。

  对于王殿军提到的这个马约翰体育特长班(下简称为马班),据介绍1986年,经国家教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正式开始启动针对有体育特长的中学生进行特殊培养的探索之路。在当时国家教委共批准了3所学校进行尝试,目前仅剩清华一所学校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自建班35年来,马班曾设有田径、跳水、游泳、围棋、击剑、艺术体操等运动项目,现根据清华大学的招生要求,演变为田径、篮球、射击、足球四大项目。

  作为国内“体教融合”教育模式的首次探索,清华附中将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质学习看作员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关于体育,有人认为它重要,有人认为它不重要。认为它重要的人中,还有很多不重视。特别是很多校长说体育相当重要,教育方针都规定了,能不重要吗。但是,这个重要性仅体现在课表上,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刚才陶勇医生提到挫折教育不太好搞,其实在学校里只要把体育落实到位,挫折教育就可以搞。打球的时候不可能一直赢,总有一方要输,输了不就是挫折教育吗?打不过别人就失败了,不就是挫折教育吗?

  体教融合,在清华附中最主要是强调要给国家培养一批运动员,最好培养几个世界冠军。一些人认为世界冠军只有在运动队里产生,其实不是,你看一下杨倩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正常的学生。

  体教融合本来不应该提,体育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德智体美劳”里有“体”。李校长是我们的老前辈,他对培养人有见地、有实践,他的书我专门读过。真正的教育家会给孩子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资源和机会,绝对不会只重视文化课成绩,而是五育并举。一个人从小到大都开的课程只有体育,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一直在学。体育对人格、品格、心智培养作用都是很大的。体育真的不仅仅是让身体健康,体育好的人心理更健康。只要重视体育,眼睛不会有问题,心灵更不会有问题。

  蔡元培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习总也强调,要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他把人格和意志与体育相联系。体育可以解决育人的许多别的学科解决不了的问题。不重视体育的学校不是一个好学校,不重视体育的校长也不是合格的校长。

  我们远远低估了体育的价值,往往一提到体育就是能锻炼身体。当然,体育比较显性的作用是身体健康。一个人一生如果有一个体育爱好,幸福指数就会大大提高。体育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那就是:体育抓得好,孩子会越来越聪明。有一本书叫《体育运动与大脑》,里面讲运动的脑发育得更好,会更聪明。

  既然体育如此重要,那么多老师为什么不重视?我猜测,可能是他们认为体育耽误时间,充满危险。跑步时绊倒把牙磕掉,家长就有可能。单双杠、跳马,凡是有点危险的体育项目都没有了,很多学校不敢搞春游了。有人会问,你敢吗?我说我敢。我带着孩子穿越沙漠,我亲自跟大家一起用好几天穿越库布奇沙漠。提前把各种危险考虑到,中间很多孩子掉队、受伤,受伤了就救治,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研究了几个世界体育强国,他们的运动员都是从正规的学校,或者叫常规的学校毕业的,很少说是来自哪个体校或哪个职业俱乐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就是因为他们坚持体育和教育并重,认为运动员的培养不光有体育,还有教育。

  第一,育人的功能,刚才说过了,不再展开;第二,培养一生的习惯和爱好。现在很多人业余时间天天拿着手机,朋友圈刷个没完没了,打羽毛球不会,篮球不会,足球不会,网球不会。这样的生活不健康也缺少乐趣。其实常规的学校还有一项艰巨的任务,就是发现具有体育天赋的苗子,把他培养成优秀的运动员。清华附中的体育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面向全体学生,第二个层次,发展孩子们对某项运动的兴趣,培养一项伴随终身的体育爱好,第三个层次,发掘好苗子,培养专业运动员。

  我们国家的足球为什么老是不行半岛bandao体育官方,人口比哪个国家都多,但是老是踢不过人家。为什么培养不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缺的是教育而不是体育,光天天训练是不行的。普通学校教育很强,但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一没有教练,二没有条件,三没有苗子。你需要一群特别好的苗子,需要优秀的运动员,需要优秀的专业教练,需要场地,还有理念。这些东西没有,普通学校就培养不了专业运动员。普通的学校培养不出来竞技体育人才的原因,简单地说,就是教育强、体育专业弱。

  专门的体校倒是什么都有,但是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体校的学生一天训练五六个小时甚至七八个小时,文化课就是随便应付,到最后这些孩子脑子里、生活中,除了体育什么都没有,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伟大的运动员。加强体教融合,就要能让常规学校在做好学校体育教育的同时,还能具备培养专业人才的条件。

  我在清华附中一直特别重视体育,我们有一个马约翰体育特长班,就是把有天赋的孩子统一集中到清华附中来,学习抓得紧,品德修养抓得紧。今年夏天东京奥运会,清华附中校友拿了四块金牌。我们还给国家队送了很多队员,比如国家女篮中锋,国家女篮三名队员来自清华附中。

  只要我们理念对,一个学校也可以培养出伟大的运动员。我最近为了证明体教融合好,组织了一次学校队和专业队比赛,进行了两届比赛,我们赢了。姚明两次都参加了,事后他跟我说:王校长,你们孩子打球打的聪明。我们学校的足球前些年才开始做,前几天告诉我已经获得北京冠军了。这些运动员平时正常上课,训练的时候到场地训练,教练很好,理念一流、学习一流、环境一流。我认为,体教融合正确道路是学校的常规教育+专业体育训练或者体育俱乐部。

  以奥运冠军杨倩为例,杨倩同学原来是我们2015级马班(马约翰体育特长班)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她第二学期才从外地转过来,读了高一高二高三,严格按照清华大学的体育特长生招生,进行专业测试和成绩测试,比一般优秀运动员分数要高七八十分,学习非常好,心理素质也特别好。她刚到班里的时候,搞什么活动都躲在后面,很不自信,也不爱说话,后来慢慢地融入班集体,在班里特别有人缘,特别自信,也可以大大方方地演讲。她是一边学习,一边训练,早上上完所有的课,吃完午饭再上两节课,再到大学训练,然后上晚自习,她的训练时间比专业运动员少得多。

  学习和训练不是越多越好,专业队过度训练非常严重。在教育当中成就人的品格、人的意志和性格,修养较高的人就比较沉稳,这都是优秀运动员必要的品质。我们的体育不光要融入教育,专业运动员培养也得依托教育,独立搞体育人才培养,注定不会很理想。我希望常规学校和专业竞技体育真正能做到体教融合,互相的配合,为成就体育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